欢迎访问淮北师范大学绿色和精准合成化学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详细内容

科研动态

杨友清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07 09:40:52 浏览次数: 【字体: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友清教授团队在手性Bodipy合成,荧光和生物成像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题目为:Atroposelective Palladium-Catalyzed γ-C–H Olefination of BODIPYs”(DOI: 10.1002/anie.202519324)。

近红外(NIRBODIPY荧光染料因其高亮度、优异光稳定性及深层组织穿透能力,在生物成像与光电器件中备受青睐。引入立体元素可赋予其圆偏振发光(CPL)等手性光学活性,为光学信息存储、对映选择性传感提供新材料。然而现有获取对映富集BODIPY的方法依赖外辅基或手性HPLC拆分,催化不对称合成起步晚,且多集中于α-或β-位修饰,远程、空间位阻大的γ-位至今无人触及。因此,开发高效、原子经济、保留BF₂骨架的γ-位不对称官能团化策略,是该领域亟待突破的空白。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团队设想:在meso-芳基引入硫醚导向基,利用钯/手性氨基酸配体体系进行γ-C–H活化,继而与烯烃发生氧化型Heck反应,可在一步内实现去对称化并建立轴手性。实验证明,该类分子具有优异手性光学活性,并且展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成像潜力。


e9128fc2c8d74cf4959a96ca9b2bb30e.jpg

我校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萍为该论文作出重要贡献,杨友清教授、史壮志教授、陈韵聪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淮北师范大学绿色和精准合成化学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该项研究得到了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配位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经费的支持。

杨友清博士,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内聘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半导体材料催化和手性分子荧光及生物成像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 Chem. Soc. Rev.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入职淮北师范大学3年以来,已发表Angew. Chem., Int. Ed. 2篇,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配位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各一项。热烈欢迎对本课题组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报考本课题组硕士研究生,欢迎广大本科同学前来学习体验。

                                                                         (文、图:杨友清 / 审核:徐蕴 / 审校:孟令国 / 终审:赵娟 )

终审:绿色和精准合成化学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